首页 > 专题专栏 > 防震减灾任务进度专栏 |
类别
|
序号
|
目 标 任 务
|
分值
|
认定依据
|
政府
推动
及
保障
措施(22分)
|
1
|
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防震减灾工作(2分);县(区)政府常务会或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不少于2次(每次2分)。
|
6分
|
会议纪要、相关文件、照片等。
|
2
|
组织防震减灾工作督导检查不少于1次。(2分)完成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并组织实施(2分)。
|
4分
|
检查通知、通报、照片。
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
|
|
3
|
将镇、街道办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3分)
|
3分
|
目标责任书、考核文件、办法。
|
|
4
|
县(区)在岗人员要满足工作需求(4分)。
|
4分
|
工作人员花名册。
|
|
5
|
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3分),较上一年有所增加(2分)。
|
5分
|
下达预算文件、拨款单据。
|
|
地震
监测
预报(20分)
|
6
|
及时处置、跟踪上报落实发生的各类宏微观异常(3分)。
|
3分
|
异常报告资料。
|
7
|
有“三网一员”队伍(1分)、机制健全(1分)并组织1次培训(1分)。
|
3分
|
队伍花名册、相关制度、培训照片、培训稿。
|
|
8
|
信息节点联通率(2分)、电台通讯率(1分)达85%以上。
|
3分
|
实地查看、市局监测中心统计资料。
|
|
9
|
地震前兆观测台运转正常,资料传输正常率达到90%以上。(3分)
|
3分
|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统计表。
|
|
10
|
充实壮大宏观观测网,坚持定时观测,及时上报观测数据,做好宏观观测网络化管理。岐山—马召断裂两侧各10公里范围内涉及的7县1区再各建1处地下流体宏观观测点,开展规模化地下水动态宏观观测。(5分)
|
5分
|
观测点照片、观测记录、观测报表、观测人员花名册。
|
|
11
|
做好地震监测设施、群测群防点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3分)
|
3分
|
发生破坏地震监测设施、群测群防点和地震观测环境事件不得分。
|
抗震
设防
(17分)
|
12
|
做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工作,从6月1日起各类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新标准抗震设防。(4分)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备案率达100%。(3分)
|
7分
|
宣贯活动工作资料,备案确认表和备案统计表、重大工程可研批复、施工许可证台帐。抗震设防工作检查通知、总结、图片。
|
13
|
做好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3分)强化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措施。(2分)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强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自建房等农居工程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和服务。(3分)。推进县区防震减灾管理信息化建设(2分)
|
10分
|
排查通知、总结、排查结果,移民搬迁工程、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规划方案,相关措施、信息化管理情况统计,实地查看。
|
|
地震
应急
救援(23分)
|
14
|
完善各类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地震应对工作专项方案,备案率达到100%(4分)。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管理,确保与省市随时保持互联互通。(3分)。
|
7分
|
各级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地震应急处置流程,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资料、实地查看。
|
15
|
组织重点行业及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不少于1次(3分)。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农村、社区疏散演练常态化(2分)。
|
5分
|
相关文件、演练方案、照片、总结。
|
|
16
|
加强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开展1次培训或组织1次演练(3分)。应急物资储备数量要满足需求,并建立调配机制(3分)。
|
6分
|
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救援队、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文件、花名册,培训、演练资料。应急物资储备库及物资。
|
|
17
|
提升三类标准避难场所功能,鼓励再建1处三类或二类避难场所,整合一批临时避难场所。(3分)规范管理制度,完善疏散和安置办法(2分)。
|
5分
|
实地查看,避难场所管理制度、疏散和安置办法。
|
|
防震
减灾
宣传
教育(18分)
|
18
|
开展领导干部、重点人群、农村工匠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活动1次(3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1分)。
|
6分
|
培训计划、方案、照片;3次宣传活动通知、照片、活动总结。
|
19
|
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新创建1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分)、1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或地震安全民居示范村(3分)。有条件的县区至少创建1个示范企业(3分)。
|
9分
|
示范县区创建实施方案,推进创建工作资料,学校、社区、村、企业创建工作资料汇编。
|
|
20
|
上报并被采用信息15条。(3分)
|
3分
|
市局办公室信息报送统计表。
|
|
附加分
(20分)
|
21
|
在管理、服务中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并在全市有推广价值(4分);承办、协调、协助市上完成大型活动或项目建设(4分);按要求完成资料报送(3分);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每篇1分,最高3分);荣获省政府综合表彰(2分);荣获国家级综合表彰(4分)。
|
20分
|
相关文件、网络信息、新闻报道、照片影像、统计数据、其它证明材料。
|